欢迎来到中国合唱协会!

当前位置:首页>>

杨 鸿 年 老 师 二 三 事

作者:苗向阳     时间:2020-08-03     点击:771    评论:0

       1982年3月中旬,我荣幸地第一次上首都北京,参加中国音协主办的“全国首届合唱指挥训练班”,开始了一个半月的脱产学习。担任主讲的是严良堃老师,而助教就是杨鸿年老师。3月15日下午,在中央乐团合唱团排练大厅举行了开学典礼。李凌、严老师、苏杨、秋里、胡德风、聂中明、唐江、杨鸿年等著名音乐家都出席了,杨老师还讲了话。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杨鸿年老师。

杨老师很早就在筹备这个项目,许多具体的工作一直是他在做。包括课怎么上?选什么曲目?都是他与严老师商定后,再嘱咐布置给老班长刘安清(时任四川省歌舞团指挥)去实施执行。

杨老师很有亲和力,总是轻声慢语地说话。来自全国的30名中青年学员(全国各省市、自治区音协分会推荐选派)都很喜欢他。他给我们讲指挥基本功练习。如练U、V、正反横8字等;给我们讲指挥中的点线关系;讲合唱的呼吸,教我们各种不同的无乐音纯呼吸训练的方法,告诉我们呼吸--起声--歌唱的辩证关系。他还教我们咬字吐字的诀窍,说音乐是从语言中来的,母音在喉,子音在嘴,横字要竖唱,竖字要前咬等等。

       严老师时常会在上课或排练时停下来,宣布道:“这个问题请杨鸿年老师在理论上阐述一下,他是真正的教师爷!”于是,杨老师站起来,走到黑板前,轻声细语的开始说起来……

说是助教,其实杨老师在“训练班”上讲得还真不少!

       1982年5月上旬,“训练班”结业了,我留在了北京,一边跟随严老师蹭点小课,拜访合唱团四位声部长,学习声部知识;一边跟尚家骧、王景瑄老师上声乐小课。这两位老师都是杨老师亲自带着我上门拜托的。同时我也是为了等待一个我国合唱事业中的重大事件的到来——“第一届北京合唱节”的举行!(1982.5.26--6.8)

       那些日子,来自全国各地的合唱专家和指挥家云集北京,其中就有68岁的著名合唱教授马革顺先生。他在北京讲学,同时为中央乐团合唱团、中央民族乐团合唱团排练。记得是在他作专题报告《国外合唱艺术见闻简介和欣赏》之前,杨鸿年老师拉着我的手,把我直接带到马革顺教授面前,恭敬地说:“马先生,这是江西的小苗,他能去您那儿学习吗?”马先生很认真的看着我,然后用南京口音的普通话说:“可以,到时候你来找我吧。”没想到,三年后的1985年3月,我居然真的到了马先生班上学习了!假如没有杨老师的那次亲自引荐,我怎么可能有机缘拜在马先生门下求学啊。

       杨老师早就有腰伤,在“训练班”期间的某些晚上,他在外面教学辅导之后,回和平里家之前,会弯到我们的住处来看望我们。

       印象最深的是,一进门他先放下沉甸甸的谱子包,然后解下外套里的护腰带放在桌上,这才坐下来松一口气。那年他才48岁,护腰带好象就一直陪伴着他。2017年8月,他和儿子杨力在广州短暂逗留,还抓紧时间辅导广州小云雀合唱团。我赶去看他们,送了杨老师一条皮质的护腰带,陪他吃了午饭,然后送他上去机场的小车。

       其实杨老师的灵魂、他的心脏和大脑是不停的工作和思考的“永动机”。(杨燕宜语)而他的肉体却一直以来被各种病痛所折磨损伤着!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坚忍才能抑制住啊。同时他仍然还在创造着美好的音乐。想到这些,看着那张照片中杨老师骑着自行车渐渐远去的背影,尤其是看到他穿戴在外衣上的那条护腰带,我再次泪目了……


网友评论

关于我们 网站背景商业合作互换链接联系我们登录管理广告招商